我的婶婶只是农村妇女
今晚春兰在我家和我说话时念叨着她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婶婶,原来婶婶的命运如此坎坷,这也是我从没想到的。躺在床上想着婶婶的神情和亲切的话语,怎么也不能安然入睡。
婶婶十七岁那年,父亲的离世使她的人生波澜的开始,也在那一年她的舅舅带走了最小的妹妹,才七岁的妹妹跟着她的舅舅进了北京。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养活不了这么多孩子。她舅舅心疼自己姐姐,自己在北京只是个军属大院的厨子,单身一个人,同样也养活不了她们一家。和她姐姐商量:“我只能带走老大或者 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帮你养着,如果太多我也是承受不起。”婶婶的 母亲沉默了好久,都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那一个跟着她舅舅,那一个就不用受饥饿之苦,劳累操劳。“大的已经十七农活都能做了。带走最小的吧,把老大和老二俩闺女留家里,生活也不会那么难。”说到最后婶婶的母亲声音有些颤抖。就这样,七岁的妹妹跟着舅舅去了北京。当时在婶婶眼里最多的是不舍,父亲刚去世,妹妹又跟着舅舅去了首都这么大的地方。
几乎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当时家里没有钟表,也不知道是几点。把几只羊放出羊圈,然后拿着包袱出门捡柴,回来做饭,等妹妹吃饭上学时自己也就匆匆赶去田里,婶婶不会骑自行车,家里也没有。母亲的身体也多病多灾,婶婶就是这样争口气,不让别人看不起的那股劲。被身为邻居的奶奶看在眼里,就偷偷的让叔叔帮婶婶家干活,那是爷爷在村里当会计。家里虽说不算富裕,家里的劳动力还是充足的。叔叔是个老实人,让干啥就干啥,也就这样,婶婶这辈子感激奶奶,村里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发一些米面,奶奶就差叔叔给婶婶家送些去,在那个年代,米和面是奢侈品,就和我们现在的LV差不多。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叔叔和婶婶举办了婚礼。那年婶婶二十岁,叔叔同样也是。婶婶家没有就她母女三个,叔叔自然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叔叔虽然老实,以前没吃过多大的苦,所以比起婶婶来算是懒人了。同样每天婶婶天蒙蒙亮就催叔叔起床下地干活,结婚后才知道天大亮时五点,蒙蒙亮时才四点多。要养活着婶婶家妹妹和母亲,叔叔从来也没有过怨言。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妹妹不上学后,农活不愿意干,非要去北京找妹妹,母亲自然是不同意,坚决不让去,因此婶婶的妹妹留下封信,自己偷偷去了北京,家里有军属大院的地址也被她抄走了,婶婶不识字,叔叔把信读完时,婶婶的母亲靠在炕上,一言不发,呆呆的看向婶婶,婶婶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她,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婶婶母亲的病越来越严重,俩妹妹都不在身边,婶婶让叔叔写封信告诉自己的舅舅,让俩妹妹回来,信寄出去后,婶婶边干活边想着家里妹妹是不是已经来回来了。每次回到家里同样失落的心情去做饭,照顾母亲。让叔叔去村头看看,就这样天天一样的期盼,在等到第二十天的时候,舅舅拎着两个妹妹回来了。母亲也奄奄一息的靠在炕上。炕是热呼呼的,每天婶婶都烧炕。
看着几个月没见的妹妹和三年没见的小妹妹。婶婶的眼泪吧嗒吧嗒的掉。三年来从没流过泪的婶婶,在这悲喜交集的时刻,坚强不攻自破。小妹妹冲进姐姐的怀里抱头痛哭。三个月离家的妹妹同样哭着走进屋里,跪在炕前,向母亲请罪。母亲看着跪在炕边的二闺女,只是轻轻的说了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转眼看向门口,一直听着院里的哭声。二闺女看清母亲是想见见妹妹,转身出了门,让小妹妹和舅舅进门。小妹妹看到炕上母亲的病态刚止住的眼泪再次涌了出来,却没有哭出声来,母亲笑着看向姐们三个。小妹妹跑到炕前倚在母亲怀里。婶婶擦擦脸上的泪,急忙的跑去做饭屋,用大锅烧火做饭,家里以前都用这种‘锅头’做饭,要烧很多柴。
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了晚饭,婶婶看着母亲气色也好了很多,一直高兴的笑。婶婶自然也有些不详的预感。想到父亲临走前也是这样的神态,感觉不好,就让叔叔轻悄悄的出门去叫大夫,自己还是故作坚强的问母亲,等你病好了,“让舅舅带你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去好吗?”“不去了,你舅舅在北京也不容易,不给他再添麻烦了。”“三儿和老二照顾您,多好啊,等你好了咱都去。”“是啊,姐姐,这几年北京政策也好了。我分了房子,你过去住都没问题。”“听到了吗?娘,舅舅有房子了,”这时老人家开始喘气,婶婶一看不好。看向门外,怎么还没来啊。舅舅凑上前来,看着自己的姐姐,说:“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说吧,我给你办。”还是舅舅岁数大,经历的多,姐姐就是在等着孩子们,现在是该交代了。“没什么要交代的,就是二闺女最不让我放心。让她就嫁在这个村子里,让她姐姐管着她。三儿,就还跟着你,她还小,就给你添麻烦了。”“别说这样的话,不麻烦。”“老大是个操劳的命,碰到一个好女婿,这宅子就给老大吧。”叔叔赶回来时老人已经没了气息。
赞!
顶一下,推荐阅读~
顶一下,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