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语
中国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其中离不开通向世界的交流窗口英语。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整体来看真是可怜,但是改革开放的迅猛浪潮卷来了越来越浓厚的英语味。因此我们在国际化、现代化的漩涡中面临巨大的沟通挑战。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动机似乎是世界上最为单纯的,从初中学到大学,不过是为了应付应和全球化的教育体制。但这种应付并非没有道理,它让我们自以为掌握了最精妙的语法,然而真正和外国人(包括非英语母语国家)沟通时却是最急人的,我们用不上自己最引以为傲的资本,在这里为中国人的口语水平致哀!
说起中国口语水平的发展,我们还得感谢20世纪80年代的疯狂英语李阳,疯狂英语的崛起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口语热,这股热浪还铺及韩国、日本以致于整个东亚地区。还是要感谢这位创始人,尽管在公众眼里他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
不能只是将教育制度作为我们低口语水平的理由,它毕竟在社会系统中间充当一个人地位提升的主渠道作用。审视可以,但不能贬低。还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植根于中国传统观念里的羞涩,只管做自己的“羞花之女”,等着别人的搭讪和“调侃”。为了用英语口语了解更多的外国友人,我们有必要完成由“羞花之女”到“活泼女郎”的转变。
大学是一笔很大的资源,它有效地在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民族、国家的沟通桥梁。沟通的工具之中,无疑口英是中流砥柱。值得悲哀的是很多国人理所当然地忽视这支中流砥柱,尽管并无其他佳径可寻。
热爱丢脸学习口语,这不单单是一种建议,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大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呼吁。不是海晏河清时的嬉戏玩耍,而是水深火热的救亡运动。中国向国际化迈进,语言上必须首先迈出重要一步。不仅是对世界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宣言。
文化之间的难以沟通是中国人不敢用口语搭讪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国人处于中国大环境之中,必然会经历“文化休克”的阶段,中国友人很难判断他们是否渡过了这个时期,而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之后不予以搭讪作为对其心理适应的尊重和理解。
我们中国人总是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尽管我们既能够看到眼前也能看得到未来。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仅要享受传统底蕴所带给我们的营养滋润,“我煮一锅肉,分你一杯羹”我们更应该毫无吝啬地将这些营养滋润分享给国外,口英是分享时使用的最佳工具。
崛起吧,中国的口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