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情深,轰轰烈烈地爱过,不只是简单满足了性欲,那种情感上的慰藉,生命中的垂青,说不清,道不明。虚虚幻幻,若隐若现,似真似假,最终归于完结,但斩不断的情思总有一种世俗。
甄士隐、妙玉、贾宝玉先后遁入空门,看似放下一切包袱,物我两相忘。但实际上,甄道士仍在寻找自己所挂念的女儿;妙玉被劫,生死未卜,且文中多次暗示她尘心未泯;宝玉在打定出家念头前,先考取功名,后逃离现实,又找到父亲贾政,表明心机。心灵追求一种超然,历练过后确实看淡了红尘,但脱不去的影子,抹不掉的痕迹,仍不时支配着你。像今天的和尚道士,娶妻生子,开着名车上下班,到点领工资。虽然可以说这是市场经济作祟,但一事物或一现象的存在,必然有他的理由。释道超于世俗,但生与世俗。佛家讲求因果报应,前世的因牵动后世的果,不也是阐明今日的世俗与明日的清高是紧密相连的吗。道家讲求无为、不恃,似乎更高一层,但其目的也不失为一种教化,让尘世人知道还有一种途径,可以摆脱。
我一直认为,人的命运是既定的,抗争可以使其发生微变,但远不能发生质变。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早已写在诗句里,存于太虚幻境。仙人可以解放或惩罚世人,使他们脱于情海或堕于情海。地狱抑或天堂的人在生命终结时时会把你带了去,完成前世未完成的债。西方的爱情之神射中了男女的芳心,便让其共结连理。再者,他们一再信奉的耶稣也是宽恕人们罪过的,作为上帝主宰着整个世界。通过表面的征象是可以预知未来的,即宿命论不可更改。山大周易研究院的院长独立设计学院楼,驱魔除祟。记得当时在泰山老奶奶庙中,女道士给我的箴言,印证了日后的一步步。她始终不肯告诉我最终的顶点,是让我有一颗奋斗之心。人中的高人,也可称为神了。不妄评,不轻蔑,每到一处都有对神灵的敬畏,人们可以不信仰,但不可以不尊重。
没有经历过爱情,所以不懂爱情,只知道其中有甜蜜,也有苦涩。二人世界是双方共同的经营,孩子就是二人的结晶。长相厮守,共筑爱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坚定的誓言。即使短暂的分隔,也可能使彼此失魂落魄。看到微博上疯狂转发女生在火车站送别男友,转身后失声痛哭的图片,一阵心酸,一份感动。同学为了看望异地的女友,打工赚钱,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坐四五个小时的火车,只为同样短暂的相聚。才子笑佳人,佳人慕郎君。真正的爱情无所谓相貌的美丑。心灵的契合是钟情的缘由。发小说,她不想要因感动而产生的爱情,那样不会长久,却暗恋着那个一见如故的男生。她心中有了契合,便不在乎别人的言语、空间的距离、性格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有人说,不要跟一个已婚的人谈论爱情。想起大学老师告诉我们的,“最朦胧的爱情才是最纯真的”。看来大彻大悟的情感已带了太多功利性的世俗玩物,没有了天真的浪漫。
通常在谈到鲁迅等一批新文化干将时,我们自然而然地批判吃人的礼教。这部小说也不难看出作者对封建制度,更准确地说是等级制度罪恶的揭露。元妃省亲,祖母、父母双亲等同子孙、奴婢等一同下跪,绝无丝毫僭越。在深闱中与泪水相伴,不得亲情,只被一人占有,九无至尊的宠幸,表面上看是光鲜,实则为心酸。家族中主奴间的高低贵贱,更是泾渭分明,即使贾府这样的仁义之家,也时常发生打骂奴仆的事情。所有人秉持着“学而优则仕”的教条,劝宝玉博得功名,对“为官即为人上人”有种莫名的向往。封建传统中,强调秩序井然,少了一种情感的温馨,处处是漠视和残忍。
人间因为有真情而多了一分温暖。情感不曾凌驾于世人,它出于我们之间,包含你我的印记。带有一份冲动,也带有一份坚守。人生可知,情感可度。即使在一潭死水的世界里,情感也可以打动人心,连延无断绝。
常言,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千种解读。我们可以唏嘘宝黛情,可以感叹命运如水,也可以领略中医、美食的魅力,这都是自己的一种解读。所谓经典,绝不是华而不实,细细咀嚼,才会发现那份永恒。对经典的赏悦之情,也该在你我的心中绵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