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这个社会,各种观点急剧、激烈地碰撞着。在“和谐”当道的年年,不可否认的是,恢复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再被忽略下去。人们感慨道德的滑坡,于是记起“尊老爱幼”;人们痛斥奸商、腐败,于是感念“两袖清风”。在这样的潮流里,是不会有人提“包容”的,它太温和,太中庸,太老生常谈,太微不足道,仿佛谈了包容就不能再去网上骂一切的不公,又隐隐感觉“包容”就是对“黑暗”的妥协,会遭人唾弃一般。其实这个社会需要包容,然而“包容”却被一些人关进了小黑屋,渐渐地蒙上了一层灰。
“包容”是什么?它是我们传统温和中曾经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美德。老祖宗就有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以成事,包容以立人。人们夸赞包容的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记小人过。”更有那句潇洒的“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让包容成为一种修养,一种气度,甚而是人生境界。中国是一个包容的国度,包容是一种强者的风范和胸襟。
“包容”也有它自己的缺点。对孩子的包容滋生溺爱,对黑暗的包容即是纵容。从这点上讲,证书“成也包容,败也包容”,皆是因为每个人所理解的包容的范围、容忍的程度不尽相同。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而称霸诸侯,却也因为包容了奸臣而“晚节不保”,可见包容之难。况且,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地包容,上对下的包容是容易的,正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下对上能包容是罕见的,虎视眈眈,尔虞我诈者不在少数。让富人同情乞丐是容易的,让弱者站在强者的立场上谈包容,又好似痴人说梦。如何两全其美?甚难。如此说来,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包容,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包容是强者的游戏。
如今的社会也好,唐宋元明清时也罢,人的社会中离不了“利”字。恐怕若在古时有电脑电视,也会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舆论效果。我们也无权逆着思想冲撞的潮流说:让人们放下武器与伪装,到街头拥抱。只是一个社会,各色各样的人们生活在一起,没有包容,如同没有粘合的积木,风吹便倒,听风就是雨,这样的社会如何前进,如何屹立,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真相,而并不是脾气;要解决,不要急躁。包容,也许就在这一疾一缓间看出了人性的善意、人类的理性。
如果没有包容,世界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