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然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缺少诗情画意,浪漫与她无缘;但在高二的时候,她却疯狂地喜欢上了一首诗,一首徐志摩的诗《偶然》。对这首诗,她反复吟哦,直至成诵: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她觉得,徐志摩实在太厉害了,他怎么把如此让人难以解释的“偶然”写得如此让人着迷呢?天空的一片云,在风的推动下,无心地投影在波心,却没有打算化作细雨投入水波的怀抱,一眨眼就不见了;水波就算有心,也难以拥抱高空的那片云——水与云只是偶然相遇。偶然又像黑夜的海上两艘相遇的各有航向的船只,仅有擦肩而过的缘分!用这样优美的、引人遐思的画面阐释“偶然”,实在让人沉浸于诗意中而不能自拔。郭然是喜欢上这首诗了。
其实,郭然的课余时间,并没有用在寻找心爱的课外读物上,更不用说读具有浪漫气质的诗了。她能读到这首诗,与她的一个同桌有关。她的同桌叫李果。
在郭然他们学校,高一结束就分文理科。由于学文科的人少,学校就把各班学文科的同学集中到一个班,组建一个新的班级,所以文科班容纳了从各个理科班分流出来的同学,人数相对较多。要把这些新同学都认识一遍,实在有点困难。而李果除外。郭然和李果高一的时候不在一个班,以前也不认识;李果是在高二上了一个学期之后才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的。在来文科班之前,已在文科班的李果的表弟就大作广告,说李果要到文科班来,还对李果做了详细的介绍——一句话,李果非同凡响。第二学期开学,李果果然来了,老师把他安排在大家都能看到他的位置:进门第一桌。大家一下子就记住了李果。对于李果的到来,郭然也好奇地看了一眼,但觉得他很沉默,坐在第一桌,都不敢回头看后面一眼。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没有丝毫特别之处,与他表弟的宣传有出入。
过了几天,班主任说,为了帮助刚转入文科班的李果同学尽快适应学习,要找一个学习好的同学带带他。于是让李果与郭然做同桌,要郭然好好帮助他。做了同桌之后,郭然才发现,李果其实能说会道,知识面广,并且比较幽默。在一次聊到教材中的《再别康桥》的时候,他们讲到了徐志摩的诗集,李果还很快就把他手上的书找来给郭然看。郭然看到了《偶然》,喜欢上了这首诗。从此,郭然与李果的话明显地多了起来。
郭然住校,除了知道一些学校的事情和课本知识外,对校园之外的东西了解并不多,而李果是走读生,又与爷爷一起看报,知道的社会新闻比较多,所以经常是李果说,郭然听,而且是笑着听。不知不觉中,郭然在寝室睡前聊天的时候,言必称“李果说”,她自己倒没察觉,是室友提醒她的。她一想,发现大家讲的是对的,这是怎么了?后来有一位室友上课传纸条给他们,称呼竟然是“果然”!郭然不得不感叹同学的“发明”,同时,已经有人在传郭然和李果在谈恋爱。那时,郭然还蒙在鼓里。
一个周末,李果邀请郭然去学校附近的河边玩,说是看过风景就去吃饭,然后去看电影。郭然犹豫了。周末,郭然要集中处理一些内务,时间紧张;而且在校外吃饭要多花好多钱,看电影也要钱,哪有那么多闲钱呢?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没有适合出去玩穿的衣服。犹豫再三,最后,郭然拒绝了。倒是那位传纸条的同学,高高兴兴地和李果去看风景、看电影了。本来,郭然也不知道李果跟那位同学去玩了——就是知道了,她觉得也没什么。但别的同学告诉她这件事的时候,还特意问了她一句:“不是说你和李果谈恋爱了么?怎么不是你和他一起看电影?”郭然很惊讶,这就叫谈恋爱吗?回想与李果相处的过程,好像也没特别之处,不就是话说得多了一些么?为什么会引起同学的猜疑呢?郭然想不通。不过,郭然又想,既然现在李果是跟别人去玩了,那就没自己的事了;至于他们是不是谈恋爱,就不用管了。话虽如此,郭然还是有些惘然,似乎自己是被骗了。很快,郭然又安慰自己,高中生哪能那么浪费时间呢?更不能谈恋爱。其实,就所谓谈恋爱的事,妈妈告诫过自己,自己哪会去做违背妈妈意愿的、明显错误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