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如你我,过平凡日子,行平凡路,偶尔发一些杂七杂八的感想,无任何目的,本能使然。
象牙塔里的生活,似乎越过越快,每次闲聊时,总有人无限感慨日子快得让人措手不及却又无可奈何。当或面临毕业或正在奋战考研找工作的同学描述着我自己即将面对的看得见的未来时,内心的不安,惶恐,侥幸,还有些许迷茫,瞬时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无法抵抗亦无可逃避,越来越迷乱的思绪最终在深夜里销声匿迹。
于是,畏惧了,踯躅了,无力了,想逃避了。可是,无论怎样,生活还得继续,不是不想悲伤,只是悲伤过后还得重新收拾河山。
都说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功利性太强,名利心太重,貌似很多东西都是以金钱作为标杆。曾经还在幻想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不为潮流所趋,岿然不动。可是,如今,当我们这一代正以朝阳之势走向时代舞台的中央,本应该担负很多除了名利以外的其他,本应该英姿飒爽各有特色,本应该有年轻的豪情和担当,然而,不断的千人一面,不断的高薪体面,从个人角度来讲,并非有什么过错,芸芸众生如我们,用自己的能力索取自己所想要的未来,本就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全社会都习以为常并照此发展,那么会不会有一天对到来的结局痛心疾首却又束手无策。
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自由最令人振奋的应该是先秦文化。确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再无复制。诸子百家各有主张,无疑是文化历史上的乌托邦。当然,其折射出的人的个性,风云际会,群言尽展,风采必现!
一直认为,能不被外界所影响,坚持自己的选择和见解从容淡定走自己的路的境界必定是有见地的人生。例如孙少平,对知识的渴求,对身为社会底层人的从容和不卑,不愿安于落后而不断颠簸的生活,最终,对在别人看来低下的职业依然热爱,一种处变不惊的淡定;还有那个掀起了“高明现象”的北大光华管理的学子,在别人的不解猜测中,毅然用两年的青春实现了自己的军旅梦想;陈顺达,在偏远的支教山区不畏严寒不畏条件艰苦,只为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每每看到这些让人感动温暖或者震撼的事迹或者人生时,情不自禁就想到了明亮的晨曦,挥之不去。
有时候习惯真是个可怕的东西,从小到大,从最初 的锋芒毕露棱角毕现到不断中庸不断圆润,是悲哀还是约定俗成?但是,总有一些不为现实所改变,依旧特立独行的人,李敖终其一生,入狱,饱受非议,性情依旧,那种逆时代大潮流的风范和勇气与决心,实非常人所能及;王国维,一只翱翔在九天之上的孤雁,即使孤独,也不愿妥协;嵇康,龙质凤章的才子,依然因为不肯委屈于当权,鲁迅说他的性格太刚太耿直,可是,这种性格不正是后人所敬仰和欣赏的吗?他们都是不肯习惯,不肯习惯于所处时代的现实潮流,所以,在对峙和抗争中遍体鳞伤甚至以生命作为代价,以此书写执着与坚贞。
然而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我自己也在不断习惯着。习惯目不斜视路边乞讨者,习惯不与陌生人讲话,习惯不咸不淡地对事对人做出评价,习惯不随意流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情,习惯社会种种不公。有人说:老并不是容颜老去,而是内心一片荒凉,对很多事不再充满热情,看清现实然后不抱任何期待。如果从这个层面上说,那么是不是我也老了,当把一切归咎于习惯,对周遭的所有漠然视之,清心寡欲。想想真是件可怕的事,在青春最美好的年华里,倏忽老去,是悲哀的吧!
覃钦彪说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爱情大师。我是再赞同不过了。记得有一次跟几个朋友聊天,其中一个说:几个光棍在这儿聊风月,有什么意思呀!惹得一群人都笑了。我深思着,确实没什么意思,可是为什么大家依然乐此不疲。是大众化的话题,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然后美好幻想一番还是仅仅只是众多话题中的一个?其实,关于感情,每个人绝对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和要求,只是有的人说出来有的人放在心里而已。说出来并不代表该理论的高深或者优势,不说也并不是词拙或者表达有缺陷,我相信,给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心情,谁都可以口若悬河海阔天空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