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难得的凉爽的天气里,我偶然间看到同学QQ心情的更新,她说雨天或是雨季只是文人的专利,我突然很有感悟似的。看到之后,起初没有想多少,但是和妈妈的聊天谈话却使我遐想不已。
我向妈妈讲述了我今天看到的心情,变无意识地问了一下,关于雨的种种。妈妈却语出惊人的说道:“你都知道煮饭要煮干饭,而不煮稀饭,那就充分说明这是雨天啊!”这话一出,我变哄堂大笑,我在想,竟然连我这样的人都为雨所动,那那些文人名家不是早就为雨所泣了吗?
自古雨和秋都是文人骚客的珍品,他们的不朽之作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洒脱而做的。描写的雨秋也是千姿百态的,他们运用锋利的笔触去真实地感受存在、感受生活,毫不做作,并无刻意提笔,只是一种随雨随秋般的理解。
细水长流,随性而写,目依雨飘,心傍神动。
雨,一种沁人心脾的凉爽,就像是我爸爸喝的冻啤酒一样,由口深入到五脏六腑,通凉无比。当身体接受者来自外界刺激的变化时,我们的思想也在接受着洗礼,那股清凉冲刷着我们的思想,包括那些死角,从里到外,处处被雨浇灌着。
清洗过了文人的身体和思想,再浸入到深处,撒下温柔的种子,或者是灵感的闪动。当文人们被这样的闪动摇晃着,晴天霹雳似的灵感就这样横空出世,文人们提笔挥毫,写下最有感觉的词句,表达出他们此时此景的感受。
浅谈雨后,我们应该再说说秋,雨相知相伴的朋友。秋,淡淡的黄色,从麦穗到秋叶,无不透露出相思和哀愁。现在的我,虽处在炎炎夏日,但是为了写出对秋的一些感受,我开始深呼吸,闭上双眼,想着那淡淡的黄。
是的,我突然间站在一大片金黄的麦穗里,秋风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脸,我展开双臂,抬起头,向着炙热的太阳,闻着一阵阵成熟的气息。寻望四周,就我一人,我想要奔跑,奔跑于这丰收的海洋中,游弋寻找我的人生。
对于秋,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成熟、丰收、金黄。但是对于文人墨客来讲,秋却有别样的韵味。在他们的眼中,秋是哀愁的象征,一切胸中的怨恨就在秋季的黄色中迸发而出,好比是玻璃制品,易碎啊!心碎,心痛,心在纠结,他们的感情在那个季节里,就是如此的脆弱,一碰就碎。
诗人、文人在秋季里,看到簌簌而下的落叶,叹出人生苦短,感悟人生尽头即将来临;看到黄黄的秋景,道出怀才的不遇,济事的苍凉;看到盛开的菊花,讲出人生高洁的品质,摆正人生正确的态度。
正如刘禹锡在《秋词》中说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又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谈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还有杜甫在《登高》中说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古至今,文人们都钟情于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秋才能使他们畅所欲言,满足他们言论的自由。激情从不专属于夏,在萧瑟的秋也能掀起激情的浪潮。虽然我或者是这芸芸众生,不是诗人,也不是文人,更不可能去超越他们,但是我们也有与他们相同的感受,因为我们拥有属于人类的通性,感觉不会欺骗彼此。只是秋这样可以称之为是瑰宝,就必须在文人手中实现。
先前提到雨,其实,对于文人们而言,最独特的最强烈的雨,应该是在秋天之中的雨了。秋雨,秋雨,所以我才会说雨秋是属于骚客们的瑰宝。
要想成为瑰宝,必然两者是决不能分割开的。在秋天里,聆听着绵绵的秋雨,总觉得秋雨会告诉你些什么,是哲理,亦或是感情。爽透清凉,让你从春夏的热度中走出,渐渐地步入冬季的严寒。
对,是秋雨,是秋雨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人类本来按照自然法则在生存着,极端都是短暂,但是相当合理,春夏秋冬四季平分着一年的光阴。严寒酷暑的极端需要秋雨的帮助,一个向另一个转换时,重要的催化剂。也许,就是这样吧,才会让骚客们如此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