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哒哒哒”的提示音,电脑屏幕上弹出了几百个好友申请。这个QQ号拥有13万好友,每天,这个数字还在成百上千地增长。
QQ号的主人并非企业管理人员,也不是大明星,而是一位76岁的老人。
每天晚上8点,她准时打开电脑,连接宽带,登录QQ号。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青少年的倾诉和家长的询问都在等待着她。
2005年,郑州市退休教师张秀丽发现,她服务的社区课堂里的小学生,离开后不回家,一头扎进网吧。“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张秀丽说,孩子“走”到哪儿,教育家和家长就应该“跟”到哪儿,看孩子关心什么,做什么。于是,她找到附近的打印店,每天给店主10元钱,用10天时间,跟打字员学会了使用浏览器和QQ,还学会了拼音打字。
“刚开始,没人和我聊。”张秀丽说,她的第一个网名叫“助人为乐”,资料填的是“70岁退休教师”。后来,她写上“17岁打工女孩”,一天就迎来了十几位好友。这些年轻人向虚拟世界中的“姐姐”推心置腹,而“姐姐”不但耐心倾听,还“特别理解他们”。
有个男孩向她抱怨“成年人太虚伪了”,他的家庭遭遇“第三者”,每天吵闹不休。从那天起,她每天与男孩聊QQ,一边开导他,一边帮他制定“拯救计划”。半个月后,男孩的父母和好了,他激动地对“姐姐”说,“您成熟富有智慧,像位睿智的长者!”
张秀丽开启了“视频聊天”,这个千里之外的男孩看到了“17岁姐姐”满头的银发。
其实,自从“QQ奶奶”的名字慢慢走红于网络,这位拥有越来越多网友的老人,早就开始使用真实的资料。
她通过网络聊天,开导过一个怀孕的高二女生。“我要拉着他去跳楼。”面对女孩的情急,她找到了男孩,说服他向两家人坦白,并承担责任。“对喜欢的女人都不负责任,那绝不是男子汉的作为。”张秀丽对男孩儿说。
还有位母亲在QQ上向她求助,说自己的女儿爱上了男老师,甚至发展到跟踪、偷听、影响老师家庭的地步。成绩也从年级100名落到700多名。张秀丽仔细看完了女孩126篇“揪心”的网络日志,通过留言、聊天,最终让女孩找回了健康的情感,还考上了大学。
她相信QQ上的孩子们对她说的每一句话,有一次,还专程寄了1000元奖学金给一名从没见过的“优秀贫困生”。
“如果我一生的教书育人是棵树,那‘聊QQ’就是老树上的一片新叶。”张秀丽说,这似乎不只是一片新叶——QQ奶奶拥有3个微博,2个博客,腾讯还为她专门搭建了网络课堂,并专门赠送她一个能容纳25万人的企业QQ号。
在微博和博客上,她发表自己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也分享教育家的思想。有的网友直接质疑她:“奶奶,您做过调查吗?有发言权吗?”她就“有些紧张”,赶忙敲上一百多字的回复来解释。
因为好友太多,她渐渐不能处理所有提问。有的孩子对她说:“为什么不回复,你死了吗?”对这样的话,她一笑了之,“跟孩子置什么气?”然后回一句“我还没死,有事请讲。”
这位全国少代会辅导员代表说:“我从来没看到有坏孩子,只看到可怜的、教育缺位的孩子。”
有一次,社区课堂里一个成绩很差的五年级男孩儿冲上来一把抓住她的领口,她既不惊慌,也不恼怒,而是温和地看着他的眼睛,问:“孩子,你怎么了?” “我有话,但说不出来。”这句话让张秀丽红了眼眶,她感到了孩子心中的压抑。
“雪天他老远看见我,就叫我别动,然后冲过来扶着我走。”张秀丽说,“你说他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