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二十一年半的人生经验,花去了十五年的时间读书,其中有十三年都是与家相隔两地,或许是在家待的时间太少的缘故,也或许因为每次回家都是匆匆,来不及回味家的味道,所以格外留恋。
所以最终当我决定终结学业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回了家,好像只为一偿夙愿,体味一下已经错失很久的家的味道,真的是已经不记得了,除却最初的两年,我几乎都没有那些关于家的零碎记忆,回忆起来千篇一律的都是母亲的叮嘱,父亲送我后转身的背影。再早的那些在一起的日子,只能怪自己的记忆姗姗来迟。真的找不出完整的片断,零星能勾画出的一点是母亲从小念叨到大的那些关于我的糗事、趣事,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那般生动,但听得多了,也就把那些并没有记忆的事情归为自己的曾经,只是听起来的感觉并不坏,甚至开始向往。
我回家是顺应全家人心意的事情,等到真正将所有的行李打包回家,才发现家真的是一个美好的存在,温馨、让人感动。回家的那一天,全家的人一起出动,等在我回家的那个车站,其实这很多年我从来不曾孤独无助过,每一次来到这个伤感的车站都有老爸陪着,而且都是老爸看着车渐次行远才开始转身回家,可是我总喜欢回头,看到的总是老爸那有些落寞的背影,其实真正萧索的应该是自己的心吧。毕竟离家的是我。而老妈出现在车站就只有寥寥的几次。更不用说这样齐全的在车站大团圆。
家里的人比较多,还有老弟老妹在围绕着老爸老妈厮闹,我看到很多经过的人都在注意那人群里并不打眼的一家四口,或许是温馨让人挪不开视线,就这样简单的团圆,一家人一起的天伦,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的,也是很多人都不能拥有的。所以我异常坚定的迈着脚下的步子,走向那一个感动的中心:我也是那幸福里的一员。我从来没有那般为我的平凡家庭骄傲过。“爸,妈”从背后叫了一声,他们没有任何迟疑的就转回了头来,这是一家人才有的默契。仅有的一瞬定格,比电影里的重逢画面更叫我心酸,但绝没有电影里的视觉享受,拥抱那样的事情我们并不常做,也就听老妈说过我小时候喜欢见着老爸就要“抱抱”,可是我的记忆里,自己一直都是很“矜持”的。就像此刻,纵然心里万语千言,也不过就幻化了四个字出来:老爸,老妈。我相信他们能懂。
短暂的对望,妈妈开始向我走来,嘴里还在责怪着:“既然从侧门下了,打电话让我们过去不就行了,还拎着这么沉的东西走过来。”说罢已经伸手接了我手里的行李,其实行李的大部分都交托给了伟大的中国邮政,身上携带的只是一些不方便托运的“贵重物品”,母亲还以为我是一个连省力的捷径都不知道怎么走的傻丫头,就像她认为我是依靠着蛮力从侧门走过来的一样,其实我已经和司机混的很熟,可以套着交情让他在正门的前的马路上违规停那么一小会儿,让我好下车。只因透着厚重的玻璃窗,我已经看到等在烈日下的我的家人。
但我享受母亲的误解,似乎只有在母亲的眼前才能回归最本真的自己:天真无邪,透着股子单纯。这份纵容和任性在外可遇而不可求。这也是我心心念念的回归。
我并非经历丰富的社会人,只有半年的摸爬也算是历尽千帆,从开始热衷于繁华的大千世界,奔波于热闹的城市之间不停的投递简历,到最后的心渐渐归于平淡。我也试过一个人在外,一边品尝孤独,一边努力为生计奔波,可是我好像失败了。老爸说:“那并不丢人。”就为这一句宽容的话,所以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