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很好的,但爱的背后,还有一份深深的寂寞和痛苦。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诚然,这是很对的,但你所付出的爱,别人不一定能够了解,别人不一定能够接受。“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懂得的东西越多、越深,能够理解你的人也就越少,与别人的距离也就越远。
然而是心中的那一份爱,让我们总想与别人拉近距离,总想被被人所理解。
有个著名的《豪猪的寓言》,说:“有一冬天之夜,大降大雪,林中的豪猪冰冻不堪。后来大家寻到一间破屋,一齐进去。”
“起初,大家觉得寒冷,所以围做一团,大家分暖。只因豪猪只只身上都是刺,一碰之后,不得不大家分开。分开之后,又觉得寒颤,又想团聚分暖。如此分后再合,合后再分,往返数次,才找到一种适当的距离,既不相刺,又可稍微分暖,就此相交无事,一夜过去。”
与别人拉近距离的结果,带来的往往是伤痛,爱也因此转化成恨,变为厌恶,因为别人的想法和做法,是自己所不能决定的。
心理学有句精辟的话:“生气是拿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来惩罚自己。”爱,有时候让我们活得太苦、太累。
学会不爱。仅仅认为爱是要去帮助别人,要为别人做点事,这是很局限的,其实,爱分为两种,一种是爱,一种是不爱,不爱之爱,也是一种爱,就是尊重他人,认可他人,这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可以宽容他人。
孔子是主张仁爱的,他所主张的仁爱包括“忠恕之道”。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爱,那么恕就是底线,就是宽容和尊重。 孔子他自己,更看重的是恕,而不是忠,恕比忠更重要。有一次,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贡,他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句话,让我这辈子都能实行呢?”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实用不着太多的期望和强加,保持距离,尊重他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够了,守住这个底线以后,能做点什么再做点什么吧。
“过犹不及”,太近的距离反而导致彼此间的疏远,疏远的结果是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宽容,需要尊重,有了这种“润滑剂”,彼此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才能和谐地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