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是哪一年,刚接触到Ivy这个英语单词,先是喜欢它的发音,后来知道这是“常春藤”的意思,便愈发喜欢这个词,甚至于把它当成博客的名称。
对于藤类植物,开始是我却是排斥了。初中的时候,舒婷的《致橡树》给我一种非常强烈明确的爱情观——女人,应该活得有风骨一点,要做男人身边一棵同样挺立的树,而不能选择做一枝攀附在男人身上的藤。所以,对藤这种植物,开始并没有太大的好感。
但当对藤类植物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慢慢改变了。
单位的附近有个没人打理的小院,里面种满植物。公司间分分合合太多,这个小院的所属就扑朔迷离了,到我搬到一楼的办公室时,这个小院已经没人管了。只是因为里面植物较多的缘故,我们会偶尔往里面走走瞧瞧。
南方每年都有台风。那一年入秋后来了一次较大的台风,风过后,小院的大多树都倒了。粗壮的树干卧在地上,根也有一大半露出了地面。因没人管理,那么大的树便一天天枯萎了。还有的树,渐渐就没有了,是被人拿去当柴了吧,只留下地面一道触目惊心的疤或一个深陷下去的坑,无声地诉说着曾经有过的发生的一切。
一位很有禅意的同事说:“这颗树太刚烈,不懂得生存的哲学,注定不会长久。”我们听了都笑笑,没说话。他接着倒腾出几支羸弱不堪的蔓枝,应该是以前寄生于大树的藤,因没什么用处,树被拿走了,藤就死气恹恹地半埋在泥里。同事说:“你们等着瞧吧,这枝爬山虎还会活下去的。”说完便把藤往墙角的方向上引。我们望着那软趴趴没有一点绿色的枯枝,都觉得不太可能。
当我再想起那枝藤的时候,已经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我往角落上看去,那爬山虎已经长长了,还有了新的叶子,而且已经顺着墙根长了。我没想到,它真的活了下来。
后来下了好多场雨,下得我们都感觉到了凉意。我想,那么羸弱的藤,肯定会毁在这风雨中了。一天难得出太阳的时候,我和同事又逛进了那个小角落。同事说,爬山虎不会那么容易就死去,我半信半疑。见到墙角那枝愈发精神抖擞的爬山虎时,我有了小小的震动。难道这小小的、弱弱的、必须有所攀附才能登高望远的小东西,在大风大雨面前一点都不动筋骨吗?它如何就能如此坚韧?
我忍不住伸手去扯那附在墙上的蔓枝,却惊奇地发现它虽然很小,那茎却是牢牢地陷在墙里,任我怎么用劲,也无法动它分毫。它的根须会随着墙间缝隙的大小,长成粗细,唯一的目的就是能与墙面牢牢合体。我简直有点佩服这种以前我不以为然的小植物的顽强和生存智慧了。同事说:“你看吧,你认为的刚劲有力往往比不上看似柔弱实则坚强的,刚柔并济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最初的爬墙虎,为了能更好地钻到墙里去,肯定是柔软无比的吧?扎根之后,它却变得如此有力。也只有把自己变得强大有力,牢牢抓住墙壁,才能无惧风雨,生存下来。
现在的爬山虎还在,而且孕育出了非常郁郁葱葱的一大片,点缀着单调的白色瓷砖外墙。我时常凝视着一枝一叶都透着蓬勃朝气的爬山虎肃然起敬,看似柔弱无依的小藤蔓,却孕育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凭借自己的坚韧顽强,繁盛得让人无法忽视。这对自己的人生不无启迪。
从此,喜欢上了藤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