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一晃就大年初四了,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什么,一年就这样晃晃悠悠的过去了。突然就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句话:指缝太宽,时间太瘦。太瘦的时间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就顺着宽宽的指缝溜走了。
想起了回家的情景,折腾了将近一天一夜。晚上十点半从寝室出发,等到第二天的凌晨三点,原以为运气好点的话,还能找到座位,谁知道车上连双脚站立的位置都没有,还差点没挤上车。从三点站到中午十二点半,幸好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大叔,中途让位给我们轮流坐了一会。车上什么也没有吃,站着眼皮都能打架,下车反胃反得难受。第一次坐车坐的这样狼狈,坐的让我对远行充满恐惧。
不过还好,颠簸也就这八个多小时,还是顺利的到家了。这个假期,也是让我难忘的一个假期。第一次那样的忙绿,第一次那样的力不从心。回家的第二天,母亲去医院检查,然后住院,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出院。最初检查的时候,我每周会去一趟市里的太和医院,送检查报告再在三天后回去拿结果。第一次拿到结果的时候,看到薄薄的一张打印纸上,圈圈点点的图,还有字母标示的说明,我心里有太多的懊悔。当初家里很希望我学医的,尤其是母亲,她觉得家里有一个学医的,全家人都会更安心、更安全,可我固执的选择师范。后悔不是从这时候起,十月份回家看奶奶,看她无力地躺在床上,最终看她无奈的离去,我心如刀绞,那时候,我好希望自己能懂一些医学,能为奶奶做些什么。我一直很害怕医院,也对医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可是,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我不再闻到医院消毒水的味道就发晕,让我顾不上对医生的恐惧。曾经我要做的是哄奶奶一口一口多吃点东西,在医院陪奶奶走到最后。现在我要把我一大半时间放在医院,每天给母亲送饭,在医院陪母亲做检查、打点滴。
母亲身体一直很好,这次的生病来得有些突然,我有些措手不及。第一次拿着单子去挂号,去找医生询问,站在专家门诊前,我手心渗得都是汗,心也怦怦的跳个不停;第一次站在手术室外,一等就是四个多小时,等得我的泪都在眼里转了一圈又一圈,等得我觉得度时如年;第一次在医院陪母亲过夜,一整夜都蒙蒙胧胧的似睡非睡,像在做一个庸长复杂的梦;第一次全家人过小年把锅都端到了医院,一家人围着医院的小柜子吃小团年饭;第一次看到母亲长长地伤口缝着大大小小的针线,我的心揪到了一块,撇开脸,不忍目睹;第一次看母亲那样难过的表情,听母亲整夜的呻吟,我感觉到自己一阵阵的心疼;第一次在医院和医生平起平坐在一块,谈论母亲愈合的状况;第一次在医院早出晚归,一待就是一个月……
学着给母亲煲汤,学着变着花样给母亲送吃的,但我终是太笨拙。切菜会伤着手,煮汤不是咸就是淡,一顿饭一做就是两个小时。只是委屈了母亲,无论怎样,她都很开心的吃,没有责备,没有埋怨。幸好伺候的是母亲,有那样的担当,有那样的包容……
这个假期,因为母亲的病,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母亲的艰辛。以前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有母亲大包大揽着,我们在她的呵护下过日子。每天洗衣、做饭,收拾屋子、照顾小侄女,母亲一样一样,做的井井有条。整个家好像从始至终都是那样的安稳、祥和,母亲做的一切又好像是那样的理所当然,我们见怪不怪,安然享受。只到母亲躺在病房,不能自由走动,不能再按时给我们做饭,不能每天一大早打扫干净各个房间,不能在小侄女折腾的时候哄她变乖,我们的生活一下子乱了。做饭的时候,不知道这个菜怎样做,不知道那个原料放在了那里;洗衣的时候,才知道洗衣机出了问题,凉水又那么冰冷;照看小侄女的时候,抱着久了抱不动,让她自己走又怕她老摔跤;来客时候,不知道该如何招待,一顿饭磨蹭很久还吃不了……家里没有母亲前前后后的张罗,我们有太多的束手无策。
一直不进厨房,不沾家务的父亲,在母亲生病的日子里改变了很多。看着我的手,十个指头,连冻带伤,三个都贴着创和贴;看着哥哥,天天上班加班,很多时候连饭都没时间吃,我那一直不进厨房的父亲,也开始切菜、炒菜,洗碗、做饭了。一个月,父亲天天在医院陪着母亲,母亲初下手术台的那几天,父亲天天搀扶着、甚至要抱着母亲上上下下。这一个月,父亲一下子瘦了二十多斤,看他深陷的眼窝,看他新增的白发,我每次都想嚎啕大哭。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以前我总觉得父母亲的生活中缺乏我认为的浪漫的爱,至少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但这个时候,当母亲在医院一趟就是一个月时候,我看到父亲眼中深深的忧虑和柔柔的关怀,我听到父亲在自责中、在絮絮叨叨的祝福中流露出的深深地关怀与爱。在父亲的眼中,母亲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他要一辈子携手前行的人!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文中说,父母亲之间的爱,就像是缝在被子里的针线,有时候你会看到或长或短显露出来的一段,但更多的时候,它是藏在被子里的。他们隐而不露的爱共同融在了棉被里,共同构造一份温暖。这个时候,我才是真正的书中描述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