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但依然让人很开心,着眼于当下,不同的经历给着我们不同的生活认识,而现在的我越发感觉自己重蹈覆辙了。中学时代的我喜欢阅读报刊杂志,其中有两则文稿让我印象特别地深刻,一则是关于一位大学生描述自己如何虚度大学光阴,把时间花在琐碎的事情上,另一则是关于一个中年人谈起自己高中时代常在繁重学习之后,跑到楼道的一端,仰望蓝天白云,畅想人生理想蓝图,而后却为了家庭琐事、权利、房子和车子等等奔波,理想被深深地埋葬了。看看现在的自己,我感觉自己就像他们的翻本了,生活没有了方向感,每天浑浑噩噩,虽然活动参加了不少,也得到一些锻炼,但学习却一塌糊涂,时间也荒废了,时时觉得自己像一个罪人似的,而自己曾经的理想却被遗忘,为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奔波着,只能叹一声无奈!
纵观现如今的大学,学习兴趣似乎被应试教育消磨殆尽,学习风气异常淡薄,有时想想,国家的科技依靠我们可能就是一个笑话!大学教育如今也成为应试教育的延续了,就像一个朋友所说的,高中老师讲题目时会提及它它是哪一年的高考题,而大学老师则是说它是哪一年的期末试题了,学生也处在应试思维中,为考试求及格而努力着,难怪有人戏称武汉的两所理工类高校为“关山口职业技术学校”和“省出版城猥琐男教育中心”,极大地讽刺啊!《三傻大闹宝莱坞》中讽刺印度教育中的为追求成功而泯灭个性和喜好的教育方式,而对于我们中国学生,同样也要学会去追求自己所爱好的东西,而不是为功名所累!不久前到朋友所在的学校游玩,我感觉他们的学生活动太少了,学生居然都坐在食堂里闲聊和打牌度日,学生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所剩下的就只有无聊了,而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于耶鲁大学的张磊捐赠八百多万美元给耶鲁大学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就像他所说,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
现在的我们似乎习惯了作别于老同学,喜迎新同学的生活了,我就简单称之为“流水式友情“。清明节回家,和从小玩到大的伟聊到友情这一个话题时,我说感叹道,初中时整天黏在一起的东、杰和冰,现在有的已经失去联系,有的仅仅就是节日的一条短信了,而高中的虽然还有几个经常联系,但大部分感情淡了许多,现在的我们都陷入了流水式的友情中了,或许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可我就不相信,因此我默默地珍惜着还仅存着的友情,时时保持着和朋友的联系。前几日,一则新闻《‘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去哪了》引起了我的注意,现在的寝室生活,大家手机电脑人手一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而电脑却成了最好的朋友了,自己的心声也大都倾泻在网络里和日记本上了!默默期待着心与心的交流……
看今日的我们,显然成了一个个愤青,而“人只有停止哀诉和谩骂,开始寻求管理自己人生潜在的正义,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詹姆斯·爱伦《人生的思考》),目前的生活,尽管在自己看来有多么的不济,可终究是自己的人生,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成就。当下,我们有的是青春时光、斗志和无限的可能,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积累,记住总有人比自己更努力!平时生活中,自己充分调用一切可以用的资源去学习,同时在社团活动中主动学习,积累经验,培养个人能力。找准努力的方向,我们的未来依然美好!
憧憬未来,无法预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那就默默努力前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时冰冻千尺,而非一日之寒。痴傻的我有时会想下一刻我会干嘛呢,而一年后的我此刻又会在哪呢,可这一切只是徒劳的,因为“下一刻”在自己的思索中已经到来,是无法准确预知的,而面对当下,我相信做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追求卓越,成功将会在不经意间找上门来的。在《观音山》中,三位主人公在高考落榜后外出打工,经历着情感、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哭过,笑过,但他们也体会着来自朋友,爱人,家庭和其他不经意间的爱,生活就是如此,像一个五味瓶,甘苦调试着生活,生活也因为苦才所以甜的。一个80后曾经说过我们90后缺少吃苦的劲,而我认为他却不知道我们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生活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面对未来,吃苦在所难免,而我们学会将生活压力转化为动力,去源源不断地创造奇迹与幸福,这份幸福也将弥足珍贵。展望未来,充满着未知,但努力却在当下,人生也是在不断地体验中成长,而且必须心存希望。不可否认,我在未来这方面思考还不太深刻,我愿在未来之路上继续探索,审视着生活,思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