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在我家的附近,小时候我总喜欢在那里玩耍,和朋友们彼此吵闹着相互追赶,浮华掠影就这样从指尖悄悄流走。长大后的我喜欢在小巷慢慢踟蹰,把头轻轻上扬25度。映入视线那片狭窄的天空被电线纵横交错,失去了原本的纯净。阳光在这里灿烂地盛开,绿色的大棉袄经常被竹竿硬生生地穿过架在青石板路的上方,那是某户人家的门口。起风的时候,一片绿色轻轻摇晃,像记忆里夏天伫立的大树,宁静惬意让人喜欢。我想,在往后日渐寒冷的日子看到这棉袄就会感到有阳光的那种温暖吧。
天气好的时候会有几只鸽子在低低盘旋,我总对人说,那是钱在天上飞。当事物被转换成物质时,便预示了庸俗的开始。我也是人,逃脱不了。只是,鸽子扑朔着翅膀的声响让我迷恋,那些关于自由的旋律。
上初二的时候总是想要离开这里,到彼地去学习,新的环境,未知的领域对于年少的我来说是种难以言喻的渴望。那时,与父母的争吵时常充斥着我的生活,成为16岁成长的基调,真实而残忍。后来,开始学会妥协,安静地成长,不想说太多的话。两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在小镇里徘徊,不知所措。小巷见证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背着书包安静落寞的那些年岁。一日又一日,狂躁与不安渐渐被抹平,我尝试接受单调重复的日子。
而小巷给我的感觉像班德瑞的轻音乐,淡雅且透澈。虽然简单,但是让人心甘情愿重复地路过,驻留。
除了这里附近居住的人家车辆很少从这里经过,从低矮的房檐过去的是略显高大的楼房,接着就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嘈杂不断,小巷却别有一番惬意。清晨去上学的时候,单车铃声夹杂在风中,有溪涧潺潺流过岩石的清脆。每天早早起床坐在自家门槛感受晨曦的阿嬷脸上总是有恬淡的笑容,她时常向我微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让人窥见岁月的沧桑。隔壁的大婶在清扫自家门口的时候老是跟对门要去买菜的大姐姐兴致勃勃地讲生活的琐碎。再过去一点是老爷爷家不听话的小狗“汪汪汪”的吠声,划破小巷的宁静。
傍晚回家的时候,夕阳的余晖将小巷染红,有种迷离的味道。暖暖的灯火渐渐亮起,各家各户开始了晚餐的忙碌。只要安静地听,就会发现洗菜时流水哗哗被舀起又被倒入的声响,锅碗瓢盆轻轻碰撞发出的叮当声,家人聚在一起热闹地谈笑,小狗拖着铁链在地上摩挲,所有的所有构成太阳落山庞大的背景,温馨而美好。曾经的曾经,年幼的自己蹲在小巷的某个角落安静地哭泣,然后等待家人来寻我回家。那是争吵过后总上演的故事情节,好像是五岁的时候开始那么依赖小巷。只是,九岁开始就讨厌那样子的依赖,觉得不真实。
现在每天总是会经过小巷,它已经真实地嵌入我的生活,成为一部分色彩。有时台风天过后,青石板路湿漉漉的,有被水淹过的痕迹,树叶和白色的塑料袋杂乱地被风安放,满是水的浸染。雨后的小巷,干净而杂乱,像有星星点缀的夜晚。那些苔藓植物就是在这个季节滋生蔓长,嫩绿的墨绿的轻轻覆盖我们的视线,有远古森林的气息。在岁月的洗礼中,周遭的街道都开始改变,小巷始终保持不变的姿态与它相互呼应,安静得不被人察觉。那些褪色的颜木,颓坯的矮墙刻画了多少岁月的章节,经历了多少时过境迁,我突然很想知道。
在这个秋天有大片大片的言语在蛰伏,不需要被渲染。总有一天,我还是会离开。我想,就算多久还是不会忘记那条小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