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城市的便利,并为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拼搏,在城市中追寻着关于成功、财富与社会认同的梦想。
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城市中,人与人的接触常常变得短暂和迅速。这种迅速,很容易让孤单的人擦出爱情的火花;但也正是这种迅速,让好聚好散、聚散无常成为了城市爱情观中的常识。有人形容现代城市的爱情是咖啡爱情,不仅因为现在城市的时尚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较多发生在酒吧、咖啡馆里,还因为这些爱情故事大都像咖啡一样香醇可口而又便捷迅速。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迅速,并没有给人充分了解和欣赏另一个人的时间,也没有给人思考未来的时间。你时常觉得来不及上班,来不及购物,来不及约会,也来不及思考。“不求天长地久,只愿现在拥有”成了都市时尚男女的爱情宣言。
相对于城市物质的丰富性,城市里的约会场所却并不显得那么丰富。喝完咖啡,看完电影,可去之处也只有繁华的步行街上一家家时尚的购物商厦。于是,购物作为爱的表达成为都市爱情里面的一项重要内容。男士们常常花大半个月的工资只为博女友一笑,女孩们常常将男友送自己什么作为聊天与比较的题材。消费城市的爱情,有人欣喜,有人陶醉,也有人烦恼,感情随着物质的贫瘠丰盛而忽低忽高。
虽然有很多人说,交通的便利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于是乎“爱”变得与我们更近了。但在我看来,交通的发达,也导致了爱情的变化莫测。十分钟前,你可以在人民广场与一个人约会,十分钟后,又可以出现在静安寺与另一个人 “亲密接触”。在这样便捷迅速的城市流动中,爱情似乎也变得不那么严肃了,也可以随意而迅速地流动。“小三”、“一夜情”这些以前难以想象的词语,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不仅时刻上演着,而且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主题。这是一个开放的、走向世俗化的时代。但是,当满足欲望的基本人性观一旦获得价值上的正当性,在社会上所产生的一系列所向披靡的反应,却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
我们生活的城市从来就不缺乏浪漫的爱情故事,然而,日益狭窄的时间与空间,如影随形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在让城市越来越趋于现代与摩登的同时,也渐渐让我们的爱情模式蜕变得苍白一片。当咖啡般的浪漫爱情遭遇婚姻家庭的人生课题时,挣扎与博弈便出现了。
无论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没有房子怎么结婚”几乎成了择偶与婚姻的共识。年轻男女认识不到几个月就闪婚,常常是因为一方家是“准拆迁户”。现实的残酷在于,不管你怎样不愿意承认,婚恋就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跟住房与现实利益捆绑在一起,逼迫你低下高贵的头。
越是去计算条件,现实的结果往往越不容易令人满意。当用物质标准来预算婚姻已经成为城市爱情的共识,城市一大景观——相亲会就出现在人们眼前。很多时候你会疑惑,那些“博士”、“海归”、“年薪二十万”的人为什么要父母“代相亲”?其实,并不是他们真的忙得无暇光顾一段感情,也不是真的遇不上喜欢的人,只是他们的身上背负了太多家庭沉重的期望,不忍让父母失望又不想迁就,那就只能放弃自己的感情故事,埋首忙碌之中,渐渐成为了“剩男”、“剩女”。
只是,感情真的可以在计算中获得它的真意么?这样功利的婚恋观所带来的幸福又是怎样的幸福?理想中的城市,不仅城市在改变着爱情的面貌,爱情也应该有改造和制约城市的能力。约会的场所不一定总是商场、电影院与咖啡吧,也可以是图书馆、话剧院和山水间。如果爱情能让那些走过的街道巷弄,吃过的路边小摊比名品大厦和高档餐厅更有魅力,那就不妨适当停下匆忙的脚步,努力发掘城市生活中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