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呀,烦恼总是如影随形。杨绛的《我们仨》中有一段文字:“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真是令人欷歔啊!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心是烦恼的根源,亦是快乐的根源,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到达涅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
学会了乐生,才不会枉来人间一趟,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常识在上 文/宁 白
久病,生活简单。于是想到生活常识和伦理常识对人的重要性。懂得常识是保证一个人基本生活的起码要求,也是人能够享受生活的人文基础。忘记常识不是智力出了问题,便是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
“文革”的时候,整个社会都乱了。父子反目、夫妻相斗,比比皆是;子女之孝、父母之爱、已遭破坏。连与吃饭相关的话题,都有了错乱的表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在常识被颠倒、抛弃的时候,我有幸听到两位智者的话:
“这种现象不会长的,因为他们把生活常识都抛弃了。”
“人性被泯灭了,常识被颠倒了,这就快走到尽头了。”
这是两位饱经生活沧桑的老人。前者是一位没有多少文化的工人,后者则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大学里当过教授。在动乱的时代,他们没有想过趁乱去获取什么利益,而是沉着地坚守着自己清贫的生活。
多少年之后,我想起他们,仍然怀着深深的敬意。他们让我知道,常识是能支撑人精神的脊梁,能坚定人们对生活的信念,还是判别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最公正的标准。如果一个社会连常识都颠倒和抹杀,那么这个社会就不能被信任了。
真正感受到常识回归,是听到一位坚定而睿智的政治家的话。他说,把人民的生活搞成这样,这样的教条还有什么用?从此,人们似乎又一次知道,吃饭、穿衣比什么都重要;父慈子孝、夫妻和谐是人间乐事。这是与人的生命联系最紧密、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比什么主义都重要啊!
那次住院,邻床60开外的老周身患癌症,他92岁高龄的父母来看他,来之前老周告诉我,父母并不知道他的病情。两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进病房,老母亲还没在床边坐定,就上前一把抱住了自己的儿子:“妈想你,早点回家啊!”老周泪光闪闪,连连点头:“快了,再过几天我就回家了。”整个病房的人无不动容。
我为老周感到庆幸,有几位年过花甲之人还能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原来老周长年与父母在一起,服侍父母尽心尽力,使父母得以长寿。子孝母爱,人伦常识的回归,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愉悦,使人生变得美好,变得让人依恋。
终于,我们的社会又恢复平静了,又变得有秩序有规矩了,常识又成为我们不敢违背的神灵。小时候,奶奶指点我们:“这话不能说,这东西不能动,要天打煞的。”这个不能说, 那个不能动。正是千百年来的常识所规范的。
常识在上,我为之仰天。
很励志,不过可以再朴实一点,太讲道理